猪是东北农村饲养最普遍的家畜。考古学家们发现,至少在二三千年前,生活在黑龙江、松花江流域的原始部族,就已有了很发达的养猪业。猪的适应性强、长肉快、繁殖多,所以农村一直把养猪作为家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大多数人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,少者可供自给,多则可出卖换钱,“圈里养着几口大肥猪”被视为家道殷实的标志之一,“肥猪满圈”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。
养猪虽然很普通,但一般人家一年到头却难得吃几回猪肉。原因是家里养的猪起码要长过一百二三十斤才能“出圈”(杀或卖),平时杀猪家里人一时半会吃不完,一般都是卖了换钱花。只是在五月节(端午节)和八月节(中秋节)才舍得花钱到集市上买几斤肉解解馋。所以过去东北人把“猪肉炖粉条子管够吃”视为很难得的“口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