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,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。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,祈求神灵保佑。佛教教义中,灯火有诸多妙用,“一灯能破千年暗”,灯火可以破人世黑暗,现佛之光明,去除众生烦恼。梁简文帝的《正月八日燃灯应令诗》描述了当时灯会的盛况,而所言“灯王”即是指释迦牟尼。敦煌文书中的《太子成道经》记述释迦牟尼为“宝灯王”,并且“身上燃灯千盏”。佛教透过灯会等活动走入民间,直接将诸多文化要素引入中国传统节日之中,使之成为中国人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元宵节也是求子的佳节良辰。宋代陈元靓《岁时广记》卷十二《偷灯盏》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:“一云,偷灯者,生男子之兆。”这里“灯”谐音“丁”,就是男丁。这样一来,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,偷灯就是祈求子嗣绵延。根据同样的道理,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。于是,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,就名正言顺了。节日文化是没有国界的,春节如此,元宵节也不例外。亿万国人的热情、奔放、张扬,可与巴西、德国等国的狂欢节比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