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宵节的别称

元宵节的别称有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。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,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。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,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,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。

  元宵节的别称有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。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,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。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,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,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。

摄图网_400102858_banner_欢庆元宵节(企业商用1)_副本.jpg

 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“元宵节”。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,只称正月十五、正月半或月望,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。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,又称上元,唐末才偶称元宵。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。到了清朝,就另称灯节。

摄图网_400102707_banner_元宵节(企业商用3)_副本.jpg

 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、吃汤圆、猜灯谜、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。此外,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、舞狮子、踩高跷、划旱船、扭秧歌、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。

摄图网_400957449_banner_猜灯谜(企业商用2)_副本.jpg

 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,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、扩展的。就节期长短而言,汉代才一天,到唐代已为三天,宋代则长达五天,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,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,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。

更多 +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