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阳节风俗

1、登⾼:民间在重阳有登⾼的风俗,故重阳节⼜叫“登⾼节”。2、吃重阳糕:⽤“点灯”、“吃糕”代替“登⾼”。3、赏菊并饮菊花酒:将赏菊与宴饮结合,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。4、插茱萸和簪菊花:古⼈认为在重阳节这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。

  1、登⾼:民间在重阳有登⾼的风俗,故重阳节⼜叫“登⾼节”。2、吃重阳糕:⽤“点灯”、“吃糕”代替“登⾼”。3、赏菊并饮菊花酒:将赏菊与宴饮结合,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。4、插茱萸和簪菊花:古⼈认为在重阳节这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。

800风景、诗人。_副本.jpg

  登⾼

  在古代,民间在重阳有登⾼的风俗,故重阳节⼜叫“登⾼节”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。唐代⽂⼈所写的登⾼诗很多,⼤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;杜甫的七律《登⾼》,就是写重阳登⾼的名篇。登⾼所到之处,没有划⼀的规定,⼀般是登⾼⼭、登⾼塔。还有吃“重阳糕”的习俗。

700重阳节.jpg

  吃重阳糕

  据史料记载,重阳糕⼜称花糕、菊糕、五⾊糕,制⽆定法,较为随意。九⽉九⽇天明时,以⽚糕搭⼉⼥头额,口中念念有词,祝愿⼦⼥百事俱⾼,乃古⼈九⽉作糕的本意。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,像座宝塔,上⾯还作成两只⼩⽺,以符合重阳(⽺)之义。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⼀⼩红纸旗,并点蜡烛灯。这⼤概是⽤“点灯”、“吃糕”代替“登⾼”的意思,⽤⼩红纸旗代替茱萸。

700糕点.jpg

  赏菊并饮菊花酒

  重阳节正是⼀年的⾦秋时节,菊花盛开,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,起源于晋朝⼤诗⼈陶渊明。陶渊明以隐居出名,以诗出名,以酒出名,也以爱菊出名;后⼈效之,遂有重阳赏菊之俗。旧时⽂⼈⼠⼤夫,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,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。北宋京师开封,重阳赏菊之风盛⾏,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,千姿百态。

700菊花 植物.jpg

  插茱萸和簪菊花

 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,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。古⼈认为在重阳节这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;或佩带于臂,或作⾹袋把茱萸放在⾥⾯佩带,还有插在头上的。⼤多是妇⼥、⼉童佩带,有些地⽅,男⼦也佩带。重阳节佩茱萸,在晋代葛洪《西经杂记》中就有记载。除了佩带茱萸,⼈们也有头戴菊花的。

更多 +

相关资讯